本文目录
包好的粽子没味道怎么做才入味
关于粽叶:粽叶种类很多,竹子叶、芦苇叶、柊叶、竹笋壳叶等。可以根据自己方便买到的来操作,芦苇叶最窄,最不好操作,新手建议选择竹叶,叶子比较宽,也能多放一些馅料。
包粽子成功的标志:煮熟后的汤依然清澈,说明没有漏米;煮好的粽子,是微微半透明的,米粒非常软烂,但是并不散,能够吃出糯米的颗粒感。
1、准备工作:
①糯米泡发过夜(水面要高于米至少4厘米),夏季需要冷藏。同时泡发香菇。
②去皮五花肉切块,所有的腌肉料倒入碗中,用手抓匀,冷藏腌制过夜。
小贴士:不用切的太小,和麻将牌大小差不多就行了。
③泡发的米控干水分,倒入所有糯米用调料,搅拌均匀。
②新鲜的粽叶洗干净后,用开水煮3-5分钟。
小贴士:这个步骤即可以杀菌,也可以增加粽叶的韧性,后面更好操作。
⑤咸蛋黄和猪油拌匀。
小贴士:放了猪油的会很沙很香,如果对于猪油有障碍的话,可以不放。
2、包粽子:
①粽叶剪去老的叶梗,先窝成一个漏斗形。漏斗的底部放一勺米,继续用猪肉、蛋黄、香菇、米填满漏斗,最后用勺子将米压实,米的平面要低于叶子的边缘。
小贴士:强烈建议搭配视频观看。包粽子的手法有很多种,第一原则就是不漏米。
②右手的虎口捏住粽子右侧,形成粽子的第四个尖角,并且把高出米的叶子向内覆盖到米上面。
小贴士:如果觉得粽叶太窄太短,可以在左手边的
③左手将叶片盖过来,顺势把多余的粽叶拧下去,形成一个三角形,绕在粽子上。
④左手一定要攥紧不要松开。将棉线绳子绕紧,捆扎实。
小贴士:粽子的尖角部分是最容易漏米的,一定要格外注意。
3、煮粽子:将包好的粽子开水下锅,压上一个盘子,中火煮2小时。
小贴士:压一个盘子,是为了防止粽子在水里飘来飘去。
4、时间到了,马上捞出粽子,一定要趁热吃!
小贴士:一定不要在锅里泡着,容易吸水后变松散。
【小贴士】:
1、咸口的肉粽,种类繁多,推荐的肉类有:五花肉、猪排骨、猪软骨,腊肉、腊肠等;干货:干贝、香菇、花生、咸蛋黄,都是可以的。2、入口喜欢米粒更加弹牙,可以减少泡米时间到3个小时,蒸2小时粽子,米粒就更加弹牙了。
煮粽子煮好后怎么保存
粽子煮完后一定要放在框里先沥干水,等粽子冷了之后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把多余的粽子用超市里那种保鲜膜装好放到冰箱里冷藏,等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增热了吃。
补充:
1、粽子放晾沥干水分入冰箱
如果是吃剩下的粽子也要等粽子的温度退去和沥干水分才能放进冰箱,因为粽子有温度和湿度是很容易发生变质和发霉的。
2、保鲜袋防串味
放进冰箱之前,最好给粽子套个保鲜袋,这样能预防粽子和冰箱里的东西发生串味和失去鲜味。但是袋子口不能拧太紧太闷,需要给粽子呼吸。
3、熟粽子放冷冻室
如果是吃剩下的熟粽子如果是在一两天内解决完的可以放在冷藏室,但如果短时间吃不完的话,建议放冷冻室保存,可以保存半个月也不会变质哈。
生粽子入冷藏室
如果是一些没煮的生粽子需要保存的话,那么一定不能保存在冰箱冷冻室内,粽子很难煮熟。但是放在冷藏室的话,也不能放太久,差不多3,4天左右。怕坏的话,就煮熟再放进冷冻室。
4、真空粽子好保存
如果是在商场买的真空粽子的话,那么如果你没有打开真空包装袋子的话,在常温下还是可以保存个3-5天的,如果放冰箱冷藏室也是可以保存两三个月的时间的。如果保存过程中发现真空袋子受损已经漏气的,切忌不要饮食了。
5、冷冻保存后的粽子一定要彻底加热
如果要吃保存后的粽子一定要注意要彻底加热,不管是冷藏室的还是冷冻室的都要彻底加热才能吃,不然很容易拉肚子的。
6、粽子“抽丝”不能吃
如果加热后发现粽子打开和粽叶之间有抽丝黏稠的情况,一定不能吃了,粽子已经变质了。
粽子一般要煮多久才熟透
粽子煮多久
粽子是一种传统节日食品,如今不少人为了健康着想也开始学习自己包粽子吃,不少新手可能最苦恼的问题就是粽子煮多久合适了。其实,煮粽子的时间不仅是和你包的粽子大小有关系,同时也和粽子里包的食材有关系。首先,包粽子的糯米必须要先做准备,糯米一定要提前泡软,这样煮的时候才更容易熟。没有泡过的糯米直接包粽子后可能会出现一部分未熟透的状况,时间的长久可能也更难把握。
另外,粽子一般都很难熟,如果是直接在锅中水煮或者隔水蒸,可能都需要两三个小时以上。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用高压锅煮比较省时省力。煮粽子一定要在水滚开以后才能放入粽子,并且水面一定要浸过粽面,不然没被水浸着的粽子无论如何也煮不熟的。另外,在煮粽子的过程中,如需加水应加入沸水,而不要添加冷水。高压锅大火烧沸,当蒸气开始冒出时将压力阀盖上,再转中小火煮30分钟。如果担心仍没煮熟,可以在关火后焖20分钟,最后将压力阀取下,将锅内的蒸气完全放出即可。怎么样才能知道粽子到底熟了没有呢?煮到一定程度捞起来用手指压一下,感到软而有粘性就是熟了。如果一面熟了一面还很硬,那么可以翻一面继续煮,直到粽子完成熟透为止。粽子一定要熟透了才能吃哦!
粽子怎么做好吃
粽子可能大家每年都吃,但是有没有自己做过呢?其实自家制作的粽子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粽子怎么做好吃?包粽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添加内馅,只要材料丰富,制作的步骤没有差错,一般都能保证口感很好。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粽子的制作步骤和成功秘诀,一起来看看吧!
1、在准备包粽子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糯米洗净并用水泡3个小时左右。
2、粽叶需要用热水烫过然后洗干净沥干,保证卫生。
3、粽馅的调味也很重要,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喜欢吃什么就包什么,但注意咸的要先腌入味。
4、包粽子时,注意材料的先后顺序: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各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绳扎紧。
5、粽子的捆扎也是很有讲究的:如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捆紧了才能保证黏度和口感。
6、在煮粽子时需要注意,粽子一定要在水完全滚了之后才放入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小火煮2个小时左右即可。
粽子的营养价值
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一种传统节日食品,它不仅有着节日特殊寓意,也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由于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制作的综合性食物,所以它的营养成分也颇为丰富。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糯米性味甘温,有健脾暖胃、补中益气的功效。糯米含有高质量的淀粉质和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但是糯米含的蛋白质较少,缺乏维生素a类,钙含量较高却不易被人体吸收。因此,粽子将糯米包上各种馅料其实也是避免营养不全面的做法。
一般常见的粽子馅有红枣、花生、豆沙、蛋黄、五花肉等,各种内馅儿的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红枣馅能提供大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p、钙、铁等,补充糯米缺乏的维生素,帮助糯米中的钙等物质的吸收利用。花生馅则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多,能补充糯米中蛋白质等的缺乏。豆沙馅本身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功效。而咸粽子中添加的咸蛋黄其实不仅味道可口,还富含丰富蛋白质、磷脂、维生素和钙、钾、铁等。
即便是包粽子的粽叶也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a、c、多酚类物质和钾等多种营养。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包好的内馅一起经过高温蒸煮后,粽子便散发出一种自然清香,而粽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粽子中。总体来说,粽子天然又健康,是非常有讲究又独特的一种传统食品。
粽子怎样吃才更健康
因为粽子主要是有糯米做成的,糯米本身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因此粽子也是非常难以消化的食品。粽子吃多了可能会造成肠胃负担,那么粽子怎样吃才更健康呢?
据营养学专家建议,女性吃粽子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也最好不要超过5个,否则可能会消化不良。另外,吃粽子的时候最好要搭配蔬菜、水果等,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不适。如果是肉粽,最好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会更健康。而甜味粽子最好的是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内馅的,这些食材更更容易消化。
另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吃粽子的时候最好也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吃粽子的时候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也可以适当搭配凉拌青菜、水果沙拉。粽子要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另外,像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肠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
粽子怎么保存
粽子虽然好吃,但不能放太久哦,尤其在夏天如果不放冰箱,粽子容易变馊呢。下面详细了解粽子怎么保存吧!
新鲜粽子最怕闷热,若是裸露在高温状态下,极易发霉变质,所以买回家后一定要尽快加热食用,暂不食用的,也要及时敞开袋子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并在12小时内放入冰箱冷藏。
新鲜粽子在0℃-4℃的低温冷藏状态下,可以保鲜3天左右,存放在-18℃的冷冻室里的话,则可以保存更长时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新鲜粽子千万不要放置在密封、闷热的汽车后备箱中运送回家,否则极容易发生霉变。
粽子煮淡了如何补救
1、可以在水中加点儿盐,然后水开后小火再煮半小时。关火,浸泡两个小时,就可以了。
2、另外,在煮粽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清水的水量,水量不可以太多,也不可以太少,要刚好没过粽子即可。而且在煮粽子期间,如果发现锅内的水被蒸发掉很多的话,一定要注意适时的补充热水,这个热水可以不是沸腾的水,但也要尽量使用温水加入锅中,切忌用冷水。
以上就是关于粽子煮好了没盐味怎么办,包好的粽子没味道怎么做才入味的全部内容,以及粽子煮好了没盐味怎么办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pg电子平台的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63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29904240@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