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古诗的意思翻译
1、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2、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3、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4、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全诗翻译注释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原诗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名句赏析
诗的前两句,诗人以轻快活泼的笔调,选取了这美丽春景中最富有特征的几项景物进行了描绘,点染出了一派美不胜收的融融春光。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化用了梁朝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仅将“三月”按诗作时间的需要改成了二月”,因二、三月的风景原本很是相似的。诗人将丘迟所描写的那个优美的境界挪了过来,浓缩成七个字,既不失原句的风致神韵,又切合眼前风光,可谓妙于点化熔铸。
次句写长堤垂柳,这也是一件典型的春天风物。成行的杨柳在堤岸上摇荡飘拂,它的修长柔美的枝条低低垂下,已经掠到堤岸了。从远处望去,浓密的杨柳,仿佛笼上了一层淡淡的烟霭,是那么轻柔凄迷,骀荡多姿。句中的“醉”字,即是在摹写柳枝因风舞弄的纤柔状态,也不妨看作是诗人自身对这浓郁春意的心理感受。这两句的风景刻画,看似随手拈来,不费气力,实际上却很凝练概括,尽管诗中出现的仅是青草长、黄莺飞、杨柳春烟这些简单的事物,然而读来却使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的世界,嗅到了花香袭人的春的气息。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古诗《村居》译文及注释
村居①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②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③。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居住时见到的景象。②拂
提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
像是在抚摸堤岸。③纸鸢:风筝。鸢:老鹰。
[今译]
草木生长群莺飞舞正是阳春二月时节,
杨柳轻拂堤岸仿佛陶醉在春天烟雾里。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放了学急忙跑回家,
赶忙趁着东风劲吹时把风等放上蓝天。
[导读]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时亲眼
看到的景象。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草
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感受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第
二句写村中的杨柳,“拂”“醉”两个字把静止的
杨柳人格化了。诗人用一个“醉”字,不仅写活
了杨柳的娇姿和柔态,还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第三、四句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
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儿
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物为美
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
前两句的物写到人,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
真是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作者简介]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今
浙江杭州人。清代后期诗人。
以上就是关于村居全诗翻译注释,村居古诗的意思翻译的全部内容,以及村居古诗的意思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pg电子平台的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63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229904240@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